无锡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继续教育 > 小儿手法与注意事项
无锡
[切换城市]

小儿手法与注意事项

更新时间:2021-01-06 16:25:38 浏览次数:110次
区域: 无锡 > 江阴
地址:江阴市高巷路33号暨阳大厦14楼1402室(人民中路与高巷路交汇处)
  小儿主要有以下手法:

  【一、推法】

  推法是用拇指指腹,或食、中指指腹在线或面的穴位上推动。分为“直推、旋推、分推、合推”四种。推时力度要轻快柔和,连续均匀,类似抚摸时的力度,但不能浮于表面,而要落到实处,以皮肤不红为宜。

  1直推是指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,常用于手、臂、前额及胸背部的“线状”穴位。直推时力度要轻柔,速度要快。比如:清天河水、退六腑、推天柱骨、开天门等都是直推。清天河水主要是食指中指做直线推动,推的时候力度又轻又快,能听到富有节奏感的刷刷刷的声音。直推时频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50-200次。就拿清天河水300次来说,一般一分半到两分钟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完,如果你清天河水300次需要5-10分钟才能做完,那你的频率和力度一定是不对的。

  2旋推是用拇指指腹在穴位上作顺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。推时主要是用手指在动,前臂及腕关节不动。通常补脾经、经这些都是做旋推。在课堂上有妈妈问说旋推站的方位变了,手法是不是也要变,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你处于那个位置,顺时针、逆时针的方向都是一样的。旋推的频率比直推慢一些,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00-150下。

  3分推是用两手拇指或食中指指腹,从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,或做八字形运动,分直线分推法和弧线分推法两种。比如我们分推膻中,既可以从膻中开始以直线方向往两边分推,也可以沿着肋骨的下缘做弧线分推。分推频率一般在每分钟50-100下。

  合推则是从穴位两旁向中间推动。这个方法一般用得不多,要注意控制动作幅度,不要挤到皮肤。频率一般也是每分钟50-100下。

  整体而言,推法所有的力度都是:速度快但不轻浮,力道轻但落到实处。

  【二、按法】

 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某个部位或穴位,由轻而重,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的方法。分为拇指按法、屈指按法、掌根按法、鱼际按法和全掌按法等多种。

  拇指按法接触面小,刺激强度容易控制,适用于全身的穴位。屈指按法适用于关节骨缝处;掌根按法接触面大,刺激缓和,用于腰背部及腹部;鱼际按法柔和,常用于头面及胸腹部位。全掌按法多用于腹部。

  按的时候力道要稍微重一些,要用手探至穴位的深处再发力。按法通常与揉法结合使用,的效果更好。

  【三、揉法】

  揉法是针对穴位“点”上的操作手法,是用手掌大鱼际、小鱼际、掌根或手指螺纹面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,紧贴皮肤,使之带动皮下组织,一起做轻柔和缓的环旋揉动。

  揉的时候动作要轻柔而有节奏,压力要均匀着实,就像用手在水中搅动的力度。速度要快,频率约为每分钟120-150下左右。揉法有消肿止痛、散热、调和气血的作用。

  【四、摩法】

  摩法是用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,以腕关节屈伸,带动前臂,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抚摸,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。

  摩法与揉法大的差别是揉法针对的是“点”,而摩法针对“面”做旋状抚摩,常用于胸腹部及头部“面”状穴,如摩腹等!这个方法对肠胃方面的疾病有效,还可用于消肿。动作要比揉法稍微轻一点,速度均匀协调,压力要大小适当。摩法的频率是一般每分钟120-150次。

  【五、运法】

  运法是用拇指或食指、中指的指端在穴位上作由此及彼的弧形或环形推动。运时指面一定要紧贴穴位,力度宜轻不宜重,运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轻的,比推法还要轻柔。速度要缓慢而不能太快,比如运内八卦,一定要轻柔缓慢,以手掌有一点酥酥麻麻的感觉**。运法的频率大概为每分钟80-120次。

  【六、掐法】

  掐法是用指甲重重的掐穴位。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,不能爆发用力,更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。

 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,常用于点刺穴位,是“以指代针”之法,临床上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急救。掐的时候力道要又快又重,掐后在穴位上继续用揉法揉一揉,这样能缓解不适。

  【七、捏法】

  捏法是用拇指指侧顶住皮肤,食指、中指前按,或者食指、中指在后,拇指在前,三指同时用力捏拿肌肤,双手交替捻动向前。

  捏时次数及用力大小要适当,两只手交替呈直线进行,不可拧转,也不能间断。常用来捏脊。操作时可以捏三下提拿一下,称“三捏一提”。

  【八、拿法】

 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、中两指相对用力(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),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,做一紧、一松的拿捏。

  拿时肩臂要放松,腕关节自动发力,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,不要断断续续;用力要由轻到重,再由重到轻,不可突然用力。“拿法”通常对穴位的精准度要求不高,但刺激较强,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、肩部、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。

  【九、擦法】

  擦法是用手掌、大鱼际或小鱼际紧贴皮肤,稍为用力下压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线往返摩擦,使皮肤产生一定的热量。擦时可以力气稍微大一点,动作要连续不断,压力要均匀而适中。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,都应直线往返,不可歪斜。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左右。

  【十、搓法】

  搓法小儿很少用,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,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,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。可以用双掌小鱼际(手掌内侧,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)夹住某部位作搓揉;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。“搓法”用于上肢时,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;“搓法”用于腰背、胁肋时,主要是搓摩动作。搓法常用于腰背、胁肋及四肢。
  做小儿注意事项之前

  1、小儿适用于0--12岁的儿童,新生儿也可做。

  2、小儿前,必须有明确的诊断,如果家长或小儿师不能肯定,请先送医院就诊。

  3、小儿过饥或过饱,均不利于小儿的发挥。

  4、在小儿哭闹之时,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,再进行小儿。

  5、患儿的姿势要坐卧舒适,力求自然,也可在患儿睡眠中操作。

  6、做小儿时,应选择避风、避强光、噪音小的场所;室内应保持清静、整洁,空气清新、温度适宜。

  7、做小儿时,医生、小儿师或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,摘去戒指、手镯等饰物。指甲要常修剪,刚剪过的指甲,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。冬季时,双手宜暖。

  8、小儿的禁忌证有:骨折、创伤性出血;皮肤破损、皮肤溃疡;、;急性、烈性传染病;癌症及危重病症等。

  1、小儿皮肤娇嫩,小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。

  2、小儿一般可使用油、爽身粉、食用淀粉等介质,以防时皮肤破损。

  3、小儿手法的操作顺序:一般先头面,次上肢,再胸腹腰背,后是下肢;也可先重点,后一般;或先主穴,后配穴。“拿、掐、捏、捣”等强刺激手法,除急救以外,一般放在后操作,以免小儿哭闹不安,影响的进行。

  4、一般情况下,小儿一次总的时间为20--30分钟。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,在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。年龄大、病情重,次数多,时间相对长。反之,次数少,时间短。

  5、一般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,重症每日2次,需长时间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。1个疗程结束后,可休息数日,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。

  6、小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:轻快、柔和、平稳、着实。医生、小儿师或家长做时,要集中精力、专注来做,即“要全幅慈心善念、无半点浮词燥气”。

  7、每次给孩子做小儿只针对一个问题,如果保健和目的太多、的穴位太杂,会影响终效果。

  1、孩子接受小儿后,应注意避风,注意保暖。

  2、孩子后不要紧接着洗澡,因为后局部的毛孔是张开的,容易使风寒入侵体内,一般半个小时、1个小时后毛孔收缩后再洗澡。

  3、忌食海鲜类食物,如鱼、虾、海苔、海带、虾皮、鱼汤等所有海产品。

  4、忌食甜、冷饮、凉奶、饮料,如糖、蛋挞、巧克力、酸奶、饮乐多及各种饮料、冰糕、冰淇淋等。

  5、热证忌食热性食物和水果,热性水果:大枣、杏、芒果、荔枝、桂圆、龙眼、樱桃、石榴、榴莲、桔子、甜瓜、哈密瓜、菠萝蜜等。 热性食物:羊肉、甲鱼、韭菜、香菜、洋葱、大蒜、辣椒等辛辣性食物。

  6、冬天食用水果时一定要加热,如用热水烫、煮,或者通过暖气烘热。

  7、忌食油腻油炸食品如:肯德基、麦当劳快餐。

  8、宜清淡饮食,多休息,多喝水,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,以防止再次。
无锡继续教育相关信息
注册时间:2019年01月05日
UID:557578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